Effie - 體驗設計總監
2019年09月12日
2019年9月7日,ETU 體驗設計總監林雅斐 Effie 受邀參加了由 UXPA & UXDA 舉辦的“好體驗好商業”用戶體驗創新沙龍,分享了我們對包容性設計以及背后商業價值的一些思考——包容性的社會創新,能夠把利益相關者背后無形的影響力轉化為商業價值。
“跳出經驗的盒子”
2015年 Jimmy Kimmel Live! 請來了一位15歲的天才科學家—— Suman Mulumudi,向大家介紹他的新發明。在醫生家庭長大的 Suman 發現,在科學快速發展的時代,醫生的聽診器經過百年卻依舊毫無改變。
他經過對醫生聽診的痛點洞察,發明了可以搭載于智能設備的數字聽診器—— StethIO,像一個手機殼,不僅精準記錄心臟診斷數據,輸出圖像,也可以輔助醫生進行遠程醫療。
Suman 在訪談中提到 “Think out of the box”,他認為經驗和傳統就像一個盒子,在著手創造時能夠提供一些優勢,但是也會限制想象力。創新需要跳脫出傳統的思維和經驗進行思考。
“以人為本”是我們設計里的老生常談,但在商業氛圍濃厚的當下,增量和變現等 KPI 的驅動下,設計所服務的主體范圍大大縮窄,總是優先考慮”目標用戶“和”大多數人“的利益。
然而實際生活中的人是多樣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和缺陷。我們設計師眼中的人,不應只是那個理想的、活在屏幕前的用戶畫像,還有我們經驗之外的、容易被忽略的人群。普世化設計背后的商業價值測量,也需要我們更多地放眼世界去學習和思考。
什么是包容性設計
(Inclusive Design)
包容性設計不等于專門為弱勢群體所做的設計。根據英國標準協會的定義,包容性設計是一種不需適應或特別設計,而使主流產品和服務能為盡可能多的用戶所使用的設計方法和過程。
上圖這個公共飲水器,它設計了上下兩個具有高度差的飲水池,大家覺得是為了方便兒童喝水。一定程度上這個解釋是對的,但其實它精準定位,是為了方便以輪椅代步的人群喝水,而這個設計同時也方便了兒童的使用。
包容性設計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型——Benktzon 在1993年提出用戶金字塔模型,其中越接近頂端的人能力缺失越嚴重。2003年微軟通過對美國15477位工薪階層的電腦技術難度感知調查,用數據細化填充了這個金字塔模型。
根據 Benktzon 的觀點,如果當前的設計是為了滿足金字塔某一個特定層的用戶使用,那么這個設計對當前層級及以下層級的用戶都能夠適用。一旦設計確定了頂層用戶的需求,那么更多的用戶都將從中受益。
就像飲水器的設計,目標群體是身患殘疾的身處極端難度的人,但對于兒童這些中等難度感知的人群來說也是受益的。
包容性設計就是要解決頂端那25%人群的需求問題。
當設計的目標群體是永久性能力缺失的人群時,產品的功能也能夠幫助到短暫性、偶然性缺失的人群,從而提高和擴大產品和服務的覆蓋率和可用度,實現設計讓每個人受益的理念。
包容性設計的商業價值
包容性設計往往先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市場,對這部分人群最大化產品的設計效果,然后再盡力擴展,以適合更多人群,幫助商業產品更好地服務目標市場,拓展長尾市場。
Mimica Lab 是一家英國的工業設計事務所,他們發現視障群體不太會購買新鮮食品,因為傳統打印的保質日期對于他們來說是無用的,不知道食物什么時候會過期。
Mimica Lab 想到將特殊凝膠設計保存在牛奶瓶的標簽上,通過觸覺來感知牛奶的質量,起名為Mimica Touch。標簽從平滑到凹凸不平,代表著牛奶的保質期越來越短,解決視障人群看不見保質日期的困難。
設計師們也希望通過這個方式,幫助大眾人群更準確、快速地確定食物準確的新鮮度,從而降低食品安全的風險,減少浪費。
蘋果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他們的包容性設計被公認是業內做得最好的,每個產品都支持輔助功能,幫助能力缺失者無障礙地使用產品。
Voiceover 功能是蘋果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語音輔助程序,可以準確描述在設備上的操作,只要通過聆聽就能操控瀏覽。
這一功能支持所有蘋果的內置應用功能和許多第三方應用程序,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視障群體的智能設備使用體驗。
有色盲或者其他視覺障礙的人群,也可以通過調節設備的視圖顯示,使其更適合觀看。顏色濾鏡微調,也能夠滿足大眾人群的顏色喜好或夜間使用需要。
除了視覺輔助功能外,蘋果還有聽覺輔助、肢體活動能力輔助、學習能力輔助等等,這些強大的輔助功能幫助永久性能力缺失的群體,跨越了生活與科技的鴻溝,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讓更多人群因為這些功能而受益。
喬布斯曾說:“技術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人類的善意和智慧,還有如果你給予他們工具,他們會用它來做出極其美妙的東西?!?而這種善良與專注,也一直影響著蘋果的品牌發展策略。
包容性設計,是商機也是雪中送炭
2010年,中國殘聯曾統計我國殘疾人總人數約8500萬人,其中視力殘疾1263萬人,聽力殘疾2054萬人,肢體殘疾2472萬人。
我國有著如此大基數的一批人,等待著市場能夠看到他們的需求,這其中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如今國內許多公司也開始著手進行包容性設計,如滴滴的無障礙專車、隨手記無障礙功能優化、高德地圖色盲模式等,給能力障礙人群帶來更多接觸科技生活的機會。
國內一位視障者在他的文章中寫道,“也許對于一般的人來說,Apple 產品的出現只是錦上添花,但對于我們來說卻是雪中送炭?!?/p>
包容性設計于弱勢群體,是溫暖,讓他們不會感覺自己是被拋棄或者被特殊對待;
于企業,是機會,能夠洞察到極端用戶的需求,挖掘長尾效應中的商機;
于設計師,是負重訓練,把自己置于最難的境地,創造受益更多人的設計。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文字和分享,激起大家對包容性設計的關注,對背后的商業價值進行更深度的探索。我們也將持續思考普世化的包容性設計,運用到實際落地的商業模式中,讓更多人能夠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