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瑤仙 - 品牌運營
2018年12月07日
作為一個熱衷哲學和碼字的體驗從業者,每到年終,看著地鐵里越來越多拖著行李箱來來往往的人,就會不停地問自己:“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作為一名體驗從業者,我十年后又會處在行業的什么位置?”
從第一個用戶體驗專家出現至今已有23年,23年的時間用戶體驗行業已經歷經了誕生、興起、成長、發展四個階段,作為體驗從業者,未來我要去往何方?用戶體驗的未來又在哪?
“我從哪里來?”-用戶體驗20年歷史
1、誕生:
1995年,Don Norman 加盟蘋果公司任“用戶體驗架構師”(User Experience Architect),首個用戶體驗職位誕生。
2、興起:
1999年至2004年,互聯網三大巨頭的用戶體驗部門相繼成立,同時 UPA 在中國第一次國際會議舉辦。用戶體驗在中國興起。
3、成長:
2007年, iPhone 一代問世,其憑借超過同時代的任何手機的用戶體驗獲得榮譽和成功。用戶體驗的價值受到重視并快速成長。
4、發展:
2016年,互聯網進入下半場,阿里計劃招募全鏈路設計師,用戶體驗從業人員的要求趨于細化、專業化和規范化。
體驗在人們的生活中一直都存在,只是不被我們意識到它的價值。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機交互的用戶體驗漸漸受到重視與發展,至今,互聯網技術以及業務逐漸趨于飽和,如果仍舊使用固有的“用戶體驗”理念進行項目指導,在實踐中發現其局限性開始放大顯現。同時,企業的商業價值在流量紅利漸漸消失之后需要新的理念創新的注入才能順利實現與提升。作為體驗從業者,這是我們正在面對的現實,同時現實也在警示我們,技術在變,行業在變,我們也要“變”。
“我要到哪里去?”——三大趨勢變化
01、職能前移:用戶體驗從業者參與決策
用戶體驗部門正從資源支撐方向需求提出方轉變,未來還可能協助或主導企業的決策設計。
目前很多設計公司開始轉型為咨詢類公司,其依據就是洞察到體驗職能前移的趨勢——用戶體驗從業者不應該只是一門心思從終端產品體驗入手去實現企業的商業價值,而是將視野放在更深層次的企業商業模式、更大范圍的企業的系統設計中。未來體驗從業者要做的,是運用用戶體驗的思維,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洞察行業發展趨勢以及探索企業高效運營機制,為企業做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02、技能多元化要求:產品、設計、運營、數據,精一懂三。
技能多元化對于每個人,不管你是處于什么行業,都是有利于職業發展的。而針對體驗從業者在未來十年的發展,產品、設計、運營、數據分析將是保證你不被快速發展的社會、行業、市場淘汰的四大法寶。當然我們不是超人,不會硬性被要求做到樣樣精通,懂得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配合其他人工作,而不是一人擔四責。這樣當所在公司真正實現“用戶體驗參與決策”的時候,你才能從容面對并且表現突出,真正發揮“用戶體驗”的優勢。
03、服務范圍擴展:“用戶體驗”發展重心將輻射至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間的交互。
“用戶體驗”的真正含義是人與外界一切物體的交互,包括人與機器、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交互。前20年人機體驗已經得到應用與發展,接下來用戶體驗的中心將會向后三者推進。從新零售渠道規劃可以發現,零售的第五次變革表現為線上線下一體化,阿里、騰訊紛紛開始布局線下實體零售,用戶體驗也將順應行業趨勢從線上的規劃、設計延伸至線下空間、場景、服務的設計,改善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體驗。
用戶體驗從業者在未來五年應更多關注用戶體驗職能的變化、多元化技能的提升以及不斷發展的用戶體驗的服務范圍。斯賓塞.約翰遜曾經說過,“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如何去感知變化,應對變化,駕馭變化,是在每個人生階段都需要思考的問題。